经典诵读尚新风,文明校园书香浓
作者:初中部 谭灼 日期:2018-12-06 16:45:40 点击量:1488
为深入贯彻市局关于“诵读经典,传承礼仪”的精神要求,我校于2018年末制定了国学诵读活动实践方案。此次活动使学生从诵读国学典籍的过程中去积淀深厚的人文思想,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阆中中学校园滋长出芽,结果开花!一直以来,学校也始终秉承“以学为本”、“诵读为纲”的教学先进理念,砥砺学生早、中、晚手不释卷。所谓十年树木,木成大才而秀于林;百年树人,人成大器必优则仕,正是“书声朗朗满校园,儒林秀风传经典”!
国学文化博大精深,庞杂无绪,但中华几千年的经典文集基本收集在《经》、《史》、《子》、《集》四大册子中。对于中学生来说,可从简单的《三字经》、《孟子》、《诗经》等传统的儒家学著作读起,了解和背诵一些最基础的国学文化精段,这犹如郎中搜集“银花”、“连翘”之草本药材,待厚积薄发的一天,大家由内到外得以修缮,写文章便可下笔千言。





辩论也是诵读课的灵活表现形式。小老师与学生正为小说中的一人物展开激烈的争论,双方各执一词,针锋相对!培养学生实际的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之一。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“说”与“写”,如果一个人纵然能填词考试,却说不好话和写不好文章,便是语文学习的最大悲哀!通过这次活动课,学校为大家大开“方便之门”,有助于同学们语文修养的提高!





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,他发明了“散步教学法”,即学生和老师在林中一起散步谈心,无意中学生可获取真知。如今,我校自从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课后,校园的读书氛围是越来越浓,不仅学生读书,老师也参与其中。他们徜徉校园,共同探讨、老师谦和、学子恭敬、其乐融融,把中国传统的儒雅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!





读书有两种,一是读无声之书,二是读有声之书。诵读就是读有声之书!学校打破陈旧的教学规矩,将读书活动课中的“无声化”模式从书本里解脱出来,鼓励学生朗诵、讨论、解说、演讲,在课堂上以多变灵活的动态方式让学生们充分展现其才华。这种思想兼容、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让同学们见贤思齐、取长补短,大家于这样的课堂中完善了自我的人格、获取了丰富的知识!
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!“小老师”正聚精会神地向大家讲解近代历史和《孟子》里的选段,他精彩的演讲赢来了下面学生的阵阵掌声。学生这种以自我为主角的诵读交流方式,不仅传达了知识,更增加了自信,增加了读书的自信、增强了少年的自信、人生的自信!

我校的读书活动课不仅让师生丰富了科学文化知识,酝造了严谨的学术氛围,而且对恢复中华传统儒学精神和创建文明校园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当地学校的文化积淀,同样,学校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也直接决定了这群人未来的人文素质。反过来,人的素质恰恰反作用于社会和国家,也影响着他们所在城市的文明与发展。所以,树文明、尚新风,欲建文明城市,必须从校园做起、从培养学生素质做起、从校园的朗朗读书声做起。


